白內障是常見的眼疾之一,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患有這種病。本來這種病的治療方式是手術,但是有不少患者在聽到醫(yī)生說需要做手術時就害怕,再加上此時視力沒有完全喪失,因此這病就一拖再拖,到后完全看不見時才再次找醫(yī)生尋求幫助。
實際上,白內障,等看不見再治就晚了!
也許有人會反駁:為什么我以前聽說那誰誰,醫(yī)生就是讓他晚一點,等里面的東西硬了之后再做手術呢?
這是因為過去技術所限以及沒有人工晶體,以往的白內障手術,往往等到“成熟”才接受手術。
但成熟的白內障硬化程度會增加,因而手術中需要使用大的超聲波能量,從而增加手術風險。此外,白內障過于成熟還有機會增加虹膜發(fā)炎、青光眼及晶體移位的風險。
總而言之,如果等白內障成熟才做手術不單會增加風險,而且還有機會降低手術的成效。
既然白內障不能等晶體“成熟”,眼睛看不見了再做手術,那么什么時候手術才是比較好的時機呢?
白內障手術應盡早
傳統(tǒng)白內障手術需要等晶體熟透后再完整娩出,但現(xiàn)在的白內障手術讓患者不必再經(jīng)過漫長時間的等待,病人如果感到生活質量受白內障影響便可以考慮手術,而無需再等待白內障“成熟”才做。
醫(yī)生團隊